在很多文史小说与影视中还经常提到“廷杖”。廷杖也属于杖刑,只不过是因为廷杖主要应用于对朝廷官员的惩罚,所以廷杖的下令者一般是皇帝,当然也不乏太后、皇后、宦臣等后宫掌权者下令,受刑的则是朝廷大臣,受刑地点多是在朝廷上,施刑由太监指挥,因此属于一种特殊的杖刑。
廷杖最早也出现在汉代,不过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使廷杖成为一种制度,还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廷杖程序。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华泱泱千年的历史中,“杖刑”一直很受到古代刑法的喜爱和垂青,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刑罚。
至于我们经常在电影、电视剧里可以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来人啊,将他拉出去打板子!”这里用板子打的就是屁股以及屁股以下的大腿根,也就是古代刑罚中的“杖刑”了。那为什么从汉代开始就引为主要刑罚之一的“笞刑”,也就是“杖刑”不打别的部位,偏偏就是要打屁股呢?
大家知道,屁股对于我们十分重要,那为什么古人会选择屁股作为对人惩罚时的主要部位呢?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两种。
其一,在很多其他的刑罚措施中,并没有固定打哪些部位,导致施刑者要不就是有意的手下留情,在处罚时避重就轻,要不就是出手过重把人打成重伤或打死。
到了唐朝,在医学上对于人体经络的研究有了巨大突破,唐太宗李世民了解到人体的众多主要经脉、穴位大部分都分布在胸部和背部,若是对这些部位施加重刑,往往会使受刑者很容易受重伤、致残,甚至一命呜呼,而相比之下,屁股部位的重要穴位就少得多了,并且屁股的脂肪较多,在坐卧的时候又能够承受人大半身体的重量,因此打之不伤筋骨,相比其他部位比较容易痊愈,也不用太担心用刑过度会把犯人打死。
于是唐太宗对刑罚中“杖刑”的执行定下规矩,那就是对犯人不许打其胸背部,而把屁股作为罚打的部位,在公堂上打屁股的惩治手段由此沿袭下来。
其二,屁股古称臀,是人们提起都会感到羞耻的部位。自古以来人们所受的教育就是要“知廉耻、明礼仪”。
因此,思想保守的古人更加注重礼仪和节操,而执行杖刑时,往往都是要扒开下半身遮挡的衣物,使屁股受到笞打时,承受更大的痛苦。当众被剥开遮羞的衣物并且被杖打屁股,这在古人的眼里,打屁股就等同于打脸,是一件很丢脸、让人感到耻辱的事,一件身痛不抵心痛的事。而执行这样的刑罚,也能够产生很好的惩罚效果。
虽然“杖刑”虽然没有车裂、凌迟等等酷刑来的残忍可怕,但在古代如果你犯下严重的罪行或者是惹怒了当权者,那就得多吃点皮肉之苦了。
例如明朝大臣沈思孝当时权倾朝野,却因为触犯了皇帝,被处罚当廷接受廷杖,当时因为皇帝亲自监督刑罚执行,所以施刑的小吏们不敢手软,杖杖用力,棍棍到肉。等行刑完回到家后,沈思孝屁股和大腿上已经皮开肉绽了。
到了清朝中晚期,宫廷里的妃子娘娘们特别钟爱杖刑,那些伺候主子们的太监宫女们少不了经常挨些板子,于是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每天当差的时候在屁股后面绑块垫子之类的“宝贝”,可以在被罚打板子的时候少受点苦,比如《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触怒皇后挨板子时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