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什么时候来中国

全民创业什么时候来中国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是在我国的第几次创业浪潮?

仅1983年后约有6次大的创业浪潮; 1 概括约每5~10年,伴随宏观政策调控,各类产业创新创业一浪接一浪; 2 距离最近的是现在2013~2016年,普通技术含量创业已没前景,需求的是 双创、互联网+、绿色考虑......,多元素综合型; 3 前推,约2007~2012年前后,伴随经济建设中社会问题的凸显初现眉端,由此一些第三方监理创业潮业务风起云起; 4 前推,约2004~2009年,伴随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加大,各大中小城市的房地产、炒地皮、炒房产、中介服务产业频频扯旗开业; 5 推前,约1998~2005年,伴随电脑技术的普及,IT产业、互联网等相关产业蔓延全国; 6 推前,约1991~1998年,伴随国营企业的改革浪潮,伴随南方深圳、海南等特区建设,部分具有技术实力的,运用技术创业于大江南北; 7 再推,约1987~1990年,全民经商、下海的、经商的,中国的商业经济终于搞活了。 所以你说的是应该第一次创业浪潮

武汉市政府在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力推进全民创业 武汉市政府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力推进全民创业。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武汉市政府是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人力推进全民创业。

如何理解当今中国社会提倡的“全民创业 万众创新”概念

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很宏观的政策方向,对我们个人没有直接影响,甚至连间接影响也很少。 说好听点这是政策,说白了就是一颗糖丸,一场作秀。 “创业”与“创新”从来都不是大多数人能做的事情,把这两个概念和“全民”掺合起来既不搭调,也不可能。 从世界其它国家到国内,创业的成功率从来都很低,大部分人的能力并不适合创业,尤其不适合管理大中型企业。让“大部分人”去创业纯粹赶鸭子上架管赶不管摔。也许从宏观角度来说这个政策可以让一部分创业失败者转换为中低层管理人员,但对个人来说,创业带来的损失与伤痛多半得不偿失。 当然在创业方面,我们国家确实做出过一些努力,比如降低公司创办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小微企业贷款、规划具有政策倾斜的产业基地等。这些政策与措施对经济发展无疑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我更希望这些政策能有所针对,而不是把大量缺乏创业能力与经验的“全民”生拉硬扯进来。 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在这个阶段的人不但缺乏创业能力,就连基本的工作能力都成问题。所以针对这个群体更应当以培育社会经验为主,将这些创业公司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仿真模型来运营,避免直面残酷的社会竞争,做好后备缓冲措施,不要指望孩子们一下子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也不要指望大部分孩子一上手就去当老板,更多学生应当从职员做起,从某一个工作环节开始,然后在这个模型中逐步升级为老板,为以后的社会历炼做好准备。 下面再看看“创新”。 这个老生常谈已经快把人们的耳根磨烂了,可是现在的创新景象依然惨淡,山寨产业反倒异军突起,为毛!? 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这个:为什么很多创业公司缺乏创业精神和产品意识? 创新没能带来收益,还会遭遇损失,甚至追责过程繁琐昂贵,傻子才会去创新! 在文艺领域,文学、美术、音乐作品都是一经推出自动获得版权,包括我在这里写的这些文字,不需要任何手续,只需要有撰写时间证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法院寻求公正。可是一到发明创新领域,需要被保护还需要掏钱买专利!掏钱也就罢了,打官司还要另外掏钱!打官司另外掏钱也就罢了,赔偿还资不抵债! 即使你有些发明天分,你在这样的环境下还会去“创新”么? 中国有一大堆写手、作曲家、画家,但却没有一个能进入公众视野中的“发明家”!为什么? 就五个字:出力不讨好! 这五个字不解决,所有的创新愿景都是胡说八道,“全民创新”更是无稽之谈。我们“鼓励”了那么多年创新,出台了那么多“政策”,开了那么多次会议,却没有一次能触及到问题的核心与实质。

什么叫全民创业 此心态涉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好的创业环境。这不是说在首都的圈子里,一群VC和机会主义的创业者在整天忙于勾兑;天使投资人、跨国资本的代理人频繁出入各种论坛和活动,这就叫“创业环境好”?这顶多能叫热钱流动频繁。我们谈论创业环境,涉及到历史、文化、制度等等维度,其实说穿了也非常简单:一是企业赋税高不高,二是融资有多难,三是企业客观的经营成本高不高,四是市场有多大、顾客的消费能力如何。 中国对企业的税收一直很高,大型企业把失败者的钱赚走了之后,又被国家收税收走了大部分。所以钱就从创业者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苦逼”的私营中小企业,目前有840多万户,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4%,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户,1.8亿多劳动力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你知道,它们起的作用已经不仅是拉动经济、提供就业,它们完全可以说是在帮政府维稳。这一亿多人要是没有工作,你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教育部的一份官方统计说明了问题。过去十五年,每年大学毕业新生人数从一百万猛增到700多万,2014年为727万人,要彻底消化这些求职者,很不容易。高盛集团副董事长施瓦茨最近说,中国需要每年新增1200万到1500万个就业岗位才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及增长。那么,这项创造就业保增长的政治任务,谁来承担呢?机构不断精简的国企是不可能的,生存状况堪忧的民企也很难指望,最后,干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己雇用自己以及小伙伴。至于企业税,国家是不会减的,人力成本,这些年一直是增高的,屌丝们的消费能力,不用说也知道是下降的。 但最起码,人人暂时有工作,失业率统计数字直线下滑。这个办法真是省事。国家要发动一场“全民创业”的人民战争,其真谛与深意,尽在于此。高度总结也就一句话:你们自生自灭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或机构在创业网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创业网的观点或立场。

相关推荐

王者荣耀内测专属皮肤哪个好
base365

王者荣耀内测专属皮肤哪个好

📅 07-26 👁️ 1693
奥克斯HX-J3016电动碎肉机怎么样?体验差么
365娱乐游戏是什么

奥克斯HX-J3016电动碎肉机怎么样?体验差么

📅 08-26 👁️ 3866
苹果手机屏保时间设置全攻略:一步步详解操作指南
你们的365还进得去吗

苹果手机屏保时间设置全攻略:一步步详解操作指南

📅 10-06 👁️ 3269